2024-09-06 浏览人数:3次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华慈善日”,8月30日,在将小爱公益专项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在将府家园党群服务站成功举办了第五期孤独症家庭机构公益赋能培训,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50名孤独症家庭代表及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爱心志愿者积极参与。此次培训不仅深入探讨了孤独症家庭的迫切需求、国内外背景、项目目标及深远意义,还创新性地引入了“2+7”培训模式,即在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后,提供为期七天的课后督导服务,以确保学习成效的巩固与提升。
01
聚焦需求,共绘希望蓝图
培训伊始,光明慈善基金会李林理事长详细介绍了当前孤独症家庭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境,强调了科学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孤独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孤独症家庭对于专业支持与指导的迫切需求。
02
深入解析,探索科学康复之路
在培训过程中,光明慈善基金会副会长、脑赋能专家薛葵阳详细阐述了孤独症的成因——脑功能失调,并强调了科学脑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治疗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与专业的理论讲解,参训人员深入了解了国内外孤独症康复领域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为日后的康复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03
实践体验,感受科学魅力
为了让参训人员更好地掌握孤独症脑训练方法,培训设置了丰富的实践体验环节。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通过沉浸式冥想、生动的脑保健操实操等形式,亲身体验了多种有效的脑康复训练技巧。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参训人员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实用的脑康复技能。
04
“2+7”模式,助力持续成长
本次培训的另一大亮点是创新性地引入了“2+7”培训模式。即在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结束后,基金会将为每位参训人员提供为期七天的课后督导服务。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持续的跟踪指导与反馈,帮助参训人员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的康复效果。
05
反映热烈,共筑美好未来
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加深了对孤独症及其脑康复理念的理解与认识,还学会了多种实用的孤独症脑康复训练方法。同时,对于“2+7”培训模式的引入,大家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一致认可。他们认为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基金会对于孤独症家庭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也为他们的康复之路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持与保障。
随着第五期孤独症家庭机构公益赋能培训的圆满落幕,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将继续秉承“传递爱心、播撒希望”的宗旨,不断探索与创新孤独症康复服务模式,为更多孤独症家庭带去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