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  新闻资讯

联合国人权理事第57届会议边会聚焦|郭红波:阳明心学助力女性照护者,共筑孤独症认知与关爱新篇章

2024-10-18  浏览人数:4


2024年10月8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7届会议的璀璨舞台上,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凭借其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孤独症公益慈善论坛”。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代表、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理事郭红波先生发表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阳明心学助力女性提升心力”的主旨演讲,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学者及公益界人士共同参与。

聚焦孤独症挑战,颂扬女性照护者力量

会上,郭红波理事长深刻剖析了孤独症这一神经发展性障碍对个体及家庭,特别是女性照护者的深远影响。他强调,女性照护者作为孤独症患者生命中的坚实后盾,展现了无尽的耐心、无私的爱与不懈的奋斗精神,是当今社会不可多得的“隐形英雄”。然而,长期的照护任务也让她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亟需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阳明心学:心灵的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针对这一现状,郭红波理事长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阳明心学引入孤独症照护领域。他指出,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等核心理念,不仅为心灵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更是面对困境时激发潜能、增强心力的有效工具。

- 心即理:深化自我认知,实现同理悦纳

  阳明心学鼓励人们回归内心,通过自我认知与接纳,达到与孤独症及其挑战的和谐共处。郭红波理事长指出,照护者通过同理心感受孤独症患者的特殊需求,能够在内心找到平静与力量,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

-知行合一:深化认知,强化行动

郭红波理事长引用阳明先生的名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了在孤独症照护领域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他指出,过去对于孤独症的认识常存在误区或浅尝辄止,但通过培养同理心,照护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孤独症患者的需求,实现“深知深行”。这不仅要求照护者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照护能力,更强调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成长,形成认知与行动的良性循环。无论是日常的细致陪伴,还是耐心的教育引导,亦或是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都是“知行合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孤独症患者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也促进了照护者自我价值的实现。

-致良知-去除小我,成就大我

郭红波理事长进一步阐述了阳明心学中“致良知”的深刻内涵,指出这是提升个人修养、实现心灵成长的关键路径。他引用阳明先生的观点,强调良知即大我,是人性中本有的光辉;而忿心、怠心等则是阻碍我们回归良知的“小我”。对于孤独症照护者而言,面对重重挑战,容易激发内心的小我情绪,但通过“致良知”的功夫,可以逐步减轻乃至去除这些负面情绪,回归无私关爱与奉献的初心。这一过程不仅让照护者更加坚韧乐观,也为她们带来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携手共创:构建包容与关爱的社会

在演讲的尾声,郭红波理事长向全球社会各界发出了诚挚的呼吁。他建议政府加大孤独症研究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孤独症的认识与理解,为孤独症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社会组织应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而每一位公民都应提高孤独症的认知,以更加包容、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共同营造一个对孤独症友好的社会环境。

郭红波理事长深情地表示:“感谢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共同探讨如何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来助力全球孤独症关注意识的提升。让我们携手并进,以‘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为指引,为孤独症群体点亮希望之光,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他的发言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与广泛的认可。

此次边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孤独症照护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启示,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