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培训中心副教授:是大力发展社区公益的时候了
作者: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 发布日期:2023-08-07 23:18:04


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和公益慈善行业对社区公益其实是忽略的,并未将其纳入所关注的关键议题,这导致社区公益一直被边缘化。但近两年来,此种情况大有改观,社区公益从原来的被忽视化和边缘化,逐渐被人看见和肯定。民政部培训中心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卢磊就表示:“基于基层治理,社区公益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注:文章来源《环球慈善》杂志,有改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社区公益慈善在过往其实一直是不被政府和公益慈善领域所看重的。原来的公益慈善大部分都是在宏大的叙事背景之下去做事情。并没有真正把社区公益作为公益慈善领域的直接议题,甚至没有被基层党政部门纳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规划和关注点,社区公益一直受到忽视和被边缘化,这是过往的一个普遍现象。


      近几年来,社区公益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点因素:


      其一,疫情因素催促了社区公益慈善浮出水面。疫情之下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服务需求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比如空巢、高龄老人,因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患有慢性病等需要定期去医院,以及生活用品采购和入户陪伴,这让社区公益的话题不断地被看见。而且,不管是国家治理角度还是基层治理角度,社区公益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议题。


      其二,法律政策要求大力支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慈善法》中提出要鼓励发展和推动社区层面的公益慈善及志愿服务;201712月,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要求城市社区平均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这为社区公益提供了组织化的载体。

 

       202011月,民政部办公厅又印发《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提出社区社会组织一体化推进的行动计划,包括培育发展计划、能力提升计划、作用发挥计划和规范管理计划。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服务联动机制。

 

      做好社区公益,既可以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国家发展的地基,更有助于提升老百姓和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现在常讲的,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追寻、实现共同富裕,跟城乡社区公益是紧密关联的。


      比如,对于老年群体,她的幸福不只是吃饱穿暖,而是包括心灵陪伴、精神慰藉在内的专业性服务,来解决精神和心理层面的服务需求,也有不少老年人可以作为内生力量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公益组织中来。无论从被服务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角度来看,其需求是非常大的。

 

      但是目前看来,我国社区公益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的,主要体现在现有的社区公益服务和治理还是比较粗糙甚至空白,缺乏精细化的需求研判、精准化的服务供给等,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公益,更好地推进社区公益的发展。


      首先,需要弥补相关专项顶层制度设计的缺失。社区治理和服务难题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和个性化,社区层面的社会问题和服务需求目前是爆发式增长,但是目前得到回应的比较少。我们需要将社区公益放置在基层社会治理和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有必要在顶层设计层面进行专项的制度设计,为社区公益发展提供空间、环境和氛围。

 

      同时,我们也呼吁基层党政部门把更多的资源投放在社区公益的议题里面,同时也希望社会化的资源,包括大量服务型公益组织,也能够关注到社区公益这一发展方向中来,以社区为本地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和人群服务需求满足。


      其次,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因为社会问题和服务需求复杂了、多元了、个性了,就需要不同主体参与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各显其能的基础上,充分地联动协作,并实现各获所需和整体发展的目标。这个过程中,有深度、实质性的联动协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来说,党和政府应给公益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或者社区公益提供更多参与空间和支持举措;对于社区居委会而言,公益组织是助力和帮手,不应去排斥,而是要接纳、包容和提供支持;对于公益组织来讲,需要放下身段,扑向基层,直面社区治理难题;再就是多元主体应聚力于培育社区内生力量,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构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或公共利益议题的平台和载体。

 

      第三,支持具有专业性的社会组织下沉到街道和社区。只有下沉到最基层的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以及最有需要的地方,公益慈善才会被深度地看见和被公众更深入地感知。

 

      在这一方面,也有不少地方做了有价值的实践探索。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在2015年前后,由当时的朝阳区社会工委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创设了社区创享计划,逐步引导公益组织向城乡社区下沉,并依托这个专项计划不断地挖掘社区公益达人,在专业公益组织的陪伴之下,从发现社区公益议题到在不断赋能基础上形成小微公益项目,并动员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项目落地实施之中,推动了社区内外公益行动的升级发展。再之后,这一操作方法被很多地方借鉴,以社区小微公益项目大赛为主要形式推动的社区公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当前,我们国家提出要发挥公益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其中社区公益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里,其实一直都有社区公益的些许传统或元素,随着大量的城镇化的推进,随着人口流动的频率增高,以及高速发展带来的诚信危机,就导致很多传统的价值理念消失不见。现在很多社区居民住在同一层楼,多年但彼此却互不相识,社区要让老百姓感觉到这是我的家,而不是个睡觉的地方。基层社会治理要做得好,急需社区公益的全力发展,需要社区公益力量的不断壮大。

 

      需要强调的是,社区内外部的公益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实社区重建中重建的不只是一座房子、一条路,而是人们心灵上的创伤、社区关系的修复和社区发展的未来之路。当然,我们不是因为出现了重大事故之后才觉醒到这个点,而是经过过往的反思,来表明社区公益的重要性。

 

      从另一个方面讲,可以发现社区公益发展有着巨大空间,它既应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中的关切点,又与社区里的每个人密切相关,关乎每个人对幸福生活的追寻。


      社区已经成为当前各类社会问题和民生服务需求的聚合场域,需要党政部门和公益慈善领域的高度关注,更需要更高层次的可落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设,以及来自社区内外不同公益力量在行动层面的聚沙成塔。